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

2019-12-30 14:47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 : 90 次

     颈性眩晕,是指颈部肌肉痉挛、椎体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属于中医项痹”“眩晕等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中称为眩冒。《伤寒论》93条曰: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严用和在《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生是因正虚劳损,营卫不和,筋脉失养,又遭受风寒湿等邪气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荣于脑所致,此时若改变姿势、体位或突然转动头颈时,患者可有天旋地转感。颈性眩晕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在临床上常以葛根汤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

  患者,男,49岁,行政办公人员。主诉:时常头晕,颈项强痛不适约年余,近1月来加重。患者长期在空调房内伏案工作,渐至感觉颈部僵硬,1年前出现头晕,颈项强痛不适,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即出现头晕。近1月来头晕加重,发作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苦不堪言,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就诊时见面色无华,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

  中医诊断:项痹。

  中医辨证:患者长期处于空调低温环境内伏案工作,造成寒客颈项筋脉,经络阻塞,清阳不升,营卫失和,脑海失养,而发眩晕。

  中医治疗:以温经和营,散寒通痹,解痉止晕为治。方以葛根汤加减,药取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枚,羌活12g,当归15g,川芎10g,甘草10g6剂,每日1剂,浸泡1小时,水煎2次,共取药液9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3剂后,颈项强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仍感头晕目眩,耳鸣,余未诉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上方去麻黄、羌活,加天麻、杭白菊、蝉蜕各10g6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患者服药后,除了仍感有轻微眩晕外,余症基本消失,治疗予上方去蝉蜕,继服3剂以善后。

  本例患者是因长期伏案工作,伤及颈椎,加上在空调房内的低温环境,颈项遭受风寒之邪侵袭而致颈性眩晕。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故给予葛根汤加减治疗。方中葛根升清阳,生津通络,缓解经脉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麻黄、羌活祛风散寒;桂枝、白芍、当归、川芎温通经脉,缓急止痉镇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止呕。二诊时加天麻、杭白菊、蝉蜕,以治疗头目眩晕、耳鸣。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葛根汤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等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头晕、项强头痛等症。

临证应用

  气血虚弱者,去麻黄,加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

  血瘀者,去麻黄,加当归、丹参、川芎、郁金,以活血通络。

  阴虚者,去麻黄、桂枝,加天花粉、生地、熟地,以生津滋阴。

  项背强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以通络止痛。

  耳鸣重者,加磁石、蝉蜕,以益肾通窍止鸣。

  脾虚湿重者,加泽泻、白术,以分脾化湿。

  痰湿及呕恶甚者,加陈皮、茯苓、半夏,以化痰祛湿和胃。

  寒湿甚者,加羌活、灵仙、秦艽,以祛寒除湿。

  眩晕、头痛甚者,加川芎、天麻,以除眩止痛。

注重保健

  劳逸结合。患者在眩晕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在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尤要注意扭头、仰头时不宜过急,幅度不可过大;颈椎不稳者,宜使用颈托或颈围,不要剧烈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及运动损伤。

  防寒保暖。患者要防范风寒侵袭颈部,尤其是风雨天外出,或在空调房内时,要注意颈部保暖。

  合理饮食。日常饮食应营养均衡,新鲜清淡,忌食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

  精神调养。患者要尽力避免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舒畅,这有利于预防眩晕发作。

  文/杨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本文标题: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12/1230263Q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