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

2019-05-07 22:14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62 次

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

5月25-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在2019GAITC大会上举办“智能时代新中医”论坛,并将对于中医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医等相关工作问题进行全面讲解。中医是发源自我国传统文化的医学,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西医进入我国后,国人对中医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同时,国内从事中医行业的人数也在缩减。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发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1999-2017)》显示,中医药从业人员总数为66.3万,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39%;而建国初期我国中医是157万人,现在的国家总人口是那时的大约三倍。可以看到,中医发展的确遇到了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飞速发展,相关技术已在医疗行业实现应用,但大多集中在西医领域,如视觉影像、辅助诊疗等方面,中医领域似乎慢了半拍。难道,人工智能与中医之间真的不能“牵手成功”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研究员告诉亿欧:“中医要走向智能化,必须有数据和证据支撑才行。我和我的团队近十几年来做的工作就是努力获得高质量的中医临床证据,进而促进证据实现有效转化”。

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

中医VS西医,中医能否后来者居上?

同为医疗健康领域,AI对西医领域的赋能似乎更快一些。AI最先为医学影像和辅助医疗两个方面带来便利,由于医疗数据中90%来自于医学影像,影像数据是医疗数据的富库,因而医疗影像比辅助医疗发展的更为成熟。人工分析医疗影像数据存在效率不高的局限,这一领域便成为人工智能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人工智能借助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和准确率。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了解到,AI医疗影像在肺结节、眼底、乳腺癌、宫颈癌等领域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而且该行业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融资金额高达26亿元。

然而,人工智能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发展。商洪才告诉亿欧:”现在智能中医更多地还停留在尝试、探索以及概念上,临床上真正用到的还是一些较为初步的产品,比如,与中医四诊客观化相关的脉诊仪、舌诊仪、目诊仪等。”

中医的诊疗仪是AI可以最先进入的环节。除了“闻”诊、“问”诊可以通过文本或音像媒介实现记录和分析外,“望”诊和“切”诊是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实现客观化的。

从“望”诊来看,“望”诊主要是看舌、目、色等信息,对于这些影像的拍摄,计算机视觉技术有望实现。商洪才介绍到:“舌诊需要看舌的光泽度、舌苔的厚度以及色泽的不同。而在目诊方面,清华大学的团队已经研发出目诊仪。”

从“切”诊来看,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商洪才对于脉诊仪的看法是:“脉诊需要很仔细地体会才能感受到脉搏跳动的微量差别,不同的脉象有着不同的特征,例如,芤脉如按葱管;弦脉如按琴弦,这首先需要更为精细的传感技术。”

除了诊疗仪可以进行数据搜集并且将数据量化外,影像设备也可以提供规范化的数据。商洪才告诉亿欧:“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于4月26日签署一个战略协议,计划一同打造中医影像学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研究基地,开发具有中医元素的影像设备,并应用于科学研究,例如在进行针灸、推拿相关研究时,对脑部的影响可以通过核磁影像反映出来并加以分析。当这些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实现中医智能化、信息化便指日可待了。”

相比中医,西医是由自然科学支撑的现代医学,其在信息化、数据化领域有着先天优势。从最开始的建病例、开处方到拍片子、做手术,西医都离不开电子系统,也就是说整个诊疗流程,西医都是运用大量数据进行记载。然而,中医的诊疗大多数是主观文本信息的记载,例如,舌质紫暗,舌苔白腻等,日常问诊的各种文本还附带着细腻的描述副词,量化起来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无论是诊疗仪还是影像设备的研发,一方面可以改变中医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医诊疗数据的量化。

数据标准化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最大掣肘

本文标题: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传统中医如何借助AI实现跨越发展 - 中医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5/050H6132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