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医生“索南曼巴”的成长之路

2019-05-07 18:13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70 次

藏族医生“索南曼巴”的成长之路

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索南昂秀(左)在做手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新华社西宁4月12日电(记者顾玲央秀达珍)早晨7点40分,索南昂秀来到骨科诊室,门前的走廊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患者和家属。身着藏袍的牧民群众席地而坐,拄着拐杖的患者依墙等候……在一声声“索南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的问候中,索南昂秀接过患者递过来的X光片,一天的工作提前开始。

年门诊病人3000人次,主刀完成的高难度手术每年达600余台。41岁的藏族医生索南昂秀白皙沉静,待人客气有礼。2001年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索南昂秀来到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工作,如今他已经是骨科的业务骨干。

“你这里疼不疼,这里呢?”索南昂秀站在病床旁向患者伸出右手,患者尕玛老桑缓缓将左腿抬起来,试图用左脚去接近索南昂秀不断抬高的手。

藏族医生“索南曼巴”的成长之路

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索南昂秀(左二)和医疗团队收到患者家属赠送的锦旗。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3岁的藏族牧民尕玛老桑来自千里之外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严重的骨关节疾病一度让他痛苦不堪。索南昂秀刚给他做了左膝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他的话我已经走不了了。”尕玛老桑频频竖起大拇指称赞。

索南昂秀出生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在果洛州藏文中学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从小学到初中,学校一直实行藏汉双语教育,这让我既懂藏语又会汉语,为我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好的语言基础。”

从偏远牧区走出来的索南昂秀,对于牧民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1996年,在海拔近5000米的玛沁县昌麻河乡卫生院见习时,我诊治了一名臀部严重烫伤的儿童,他的父亲骑着马跑了一天才把孩子送来,但当时乡卫生院条件太差,我们对伤口简单处理后又把孩子送到了州医院。”在基层见习期的这一经历,给索南昂秀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医术学好,帮助更多患病的群众。”

藏族医生“索南曼巴”的成长之路

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索南昂秀在检查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我发现农牧区病人语言不通是医患沟通的最大问题。毕业后我想留在西宁,一方面是为了接触更多的病例,让更多从牧区转来的危重病人得到救治,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跨过语言障碍。和汉族医生相比,我与藏族患者沟通更方便。”索南昂秀告诉记者,虽然他在省级医院工作,但他面对的患者仍有60%至70%是边远地区的农牧民。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索南昂秀被青海省人民医院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一年半时间,我在那里交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医术也有很大提高。”

进修归来的索南昂秀在骨与关节结核方面开展了很多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的手术。

走进索南昂秀主刀的手术室,节奏舒缓的轻音乐飘入耳际,这些音乐都是索南昂秀精心挑选的。“做复杂手术放音乐是我去内地进修时学到的,播放轻音乐不仅能给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也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本文标题:藏族医生“索南曼巴”的成长之路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5/050H5916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