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

2019-03-08 18:28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84 次

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

国医大师邓铁涛用250克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传为佳话;京城名医汪承柏用300克赤芍治疗重症淤胆,效果奇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现,每日30克黄连的常规剂量是“泥牛入海”,当用量加大到120克,则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症状。

中医讲,用药如用兵。但在临床上,中药用量并非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安全性是药物的第一要素。加大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决不能以增加安全性风险为代价,更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剂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要用足剂量,由临床医生自行裁定。如果超过用量标准,实行双签字制度,医生除了在处方上签字,还要在相关药物旁边加盖姓名章,以确保用药安全。《药典》用量只是推荐用量,并非是最高限量。如何用到起效剂量,才是关键。中药的量效关系,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中药量效关系更加复杂。从成分来说,中药是复方的,不像化学药成分明确。从处方来说,用量涉及处方总剂量、单味药剂量、药物之间的配伍量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所幸的是,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被列为国家973课题项目,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据效用量,不再是凭经验随意添加,而是有“情”可酌。量效关系走入“量化时代”,有望打开中医不传之秘的“黑匣子”。

近年来,中药频频被贴上“有毒”的标签,让不少人谈毒色变。医生使用“有毒中药”缩手缩脚,疗效自然大打折扣。中药的毒性不同于西药的毒性,此毒非彼“毒”。西药是成分入药,药物中含有毒性成分就会产生毒性反应。而中医处方中每种中药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协同作战,并非是某个单一成分起作用。特别是通过配伍和炮制等一系列方法,让毒性中药减毒增效。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却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药。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说,越是有毒的药,往往越有效。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吃药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在所有上市批准的药品中,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

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

中医药植根于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其独特理论和确切疗效已被大量临床实践证实。

中医注重个性化,西医注重标准化;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强调规范标准。两种思维各有所长,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中医的发展,需要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莫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的手脚。

小编按: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平心堂张晓彤痛陈:捆住真中医的手脚,才给了骗子机会!

作者:张晓彤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振兴中医开始,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挂中医招牌的越来越多,有中医内涵的却越来越少,真中医、纯中医越来越难以立脚。振兴中医为什么这么难?

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

十几年前,在与欲灭中医者的论战时,我曾发表了一篇演说:中医还能活下去吗?当时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中医走上了西化的不归路而言,现在这个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导致一系列矛盾困扰着中医,令我们今天的中医工作到处处于尴尬的境地。

一、地位虽高,却是“空中楼阁”

历届领导人几乎都有对中医的很高的评价,尤其十八大以来,对中医的重视是空前的,不断有鼓舞人心的批示见诸报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医药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人们觉得中医的春天该来了,中医药事业该出现转机,真正走上复兴之路了。

但是在实际上除了早在十年前颁布却一直没见落实的国务院的22号文件,我们至今没见到党中央或国务院的强有力的文件和措施。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医药法上,而法的出台被层层干扰,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医师法和药品法这两部法律的束缚。

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从来没有实现过,用于中医的经费连西医的一半都不到,中医的职称评定待遇标准都低于或少于西医,中医的诊费针灸费正骨费等都大大低于西医的检查费手术费。中医可以治病却不能赚钱,中医医院要靠西医检查手术住院来养活。

本文标题: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 - 中医中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X1392019.html

相关文章